为贯彻落实《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》,加快构建我市“三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结合架河镇实际组织编制了《潘集区架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为后续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(村庄规划)、开展各类开发保护活动及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规划依据,现依据有关规定要求,将规划成果进行批前公示。
公示时间:2025年10月9日—11月9日
联系电话:0554-******、******
一、规划范围
规划范围为架河镇全域,总面积约43.63平方公里(6.54万亩)。
二、规划期限
规划期限:2021—2035年;近期至2030年,远期至2035年。
三、规划规模
规划至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855.70公顷(1.28万亩),户籍总人口为3.0万人。
四、主要内容
(一)国土空间总体布局
规划农用地总面积4363.09公顷(6.54万亩),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148.01公顷(3.22万亩);规划建设用地855.70公顷(1.28万亩),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559.09公顷(0.84万亩),区域基础设施用地187.71公顷(0.28万亩),其他建设用地1.58公顷(0.0024万亩)。
(二)公共服务设施规划
按照“科学布局、因地制宜、集约节约、复合用地、公益优先”的原则,构建“镇—村”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。
打造城乡社区生活圈******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,建设“******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学、宜养”的社区生活圈。城镇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,结合基层管理需求划定城镇社区生活圈;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,强化文化、教育、体育、卫生、养老、便民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完善,按照乡镇生活圈、村组生活圈两级配置乡村社区生活圈。
完善文化设施网络。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,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,覆盖城乡、结构合理、功能健全、高效便捷、群众满意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。架河镇政府驻地结合15分钟生活圈均衡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,保留镇政府驻地综合文化服务站;各行政村保留现状农家书屋并配置文化活动室。
完善教育设施体系。完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体系。加强基础教育设施供给保障,按照适龄人口规模配置******幼儿园******中学、******学校。
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******居住集中区周边,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用地保障。多渠道扩大体育设施有效供给,加大体绿结合,合理利用公园绿地、闲置空地等建设体育公园、健身广场、绿道、健身步道等设施。在现有健身场地基础上,各行政村充分利用闲置空地设置健身活动广场。
提升医疗卫生水平。优化医疗资源布局,结合城乡社区生活圈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,推进医养融合。鼓励医疗卫生设施与养老设施等邻近设置。将防灾防疫要求纳入城乡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标准,提升城乡应急防疫能力。至2035年,按照“一村一室(站)”原则,补齐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短板。
******居家为基础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。统筹推进扶老、助残、救孤、济困、优抚等福利设施发展,按照“保障基本、引导高端、体现特色、可持续发展”******居民多层次、多样化福利需求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。至2035年,在现状养老院基础上,提升服务品质;泥集村闲置老村部改老年活动中心,其余行政村配置老年活动室。
健全殡葬服务设施体系。控制总量,挖掘存量,减少增量,综合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;保留提升架河镇公墓,以生态型******居民民生需求,完善城乡殡仪服务体系网络。
(三)道路交通规划
对外交通
落实淮凤高速(S63)、煤化工大道西延段道路工程。对外交通依托孔李淮河大桥(S235)。
主次干道——四横四纵
四横:平芦路(X012)、姚凤路(X011)、先芦路(Y044)、035乡道;
四纵:和谐大道(X016)、袁庄路(X016)、033乡道、034乡道。
乡村道路——整体提升,脉络梳理
以现状乡道和村村通公路为基础,构建覆盖镇域的毛细路网系统,强化镇政府驻地与镇域内村庄的交通联系,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支撑。
水陆运输
落实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工程项目建设。
交通场站
落实架河镇货运停车场、潘集港口综合交通驿站。
五、规划主要图纸
图一:镇域国土空间现状图